资讯动态

news

析桥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5-13   点击量:1648

先是雅安地震中的“桥坚强”,再是凤凰古城的吊桥,桥这个字眼在近段时间的新闻中,持续高频次出现。而其背后的**,或褒贬桥本身的质量,或指责桥梁背后的造桥者,更有深挖者,将此种批评延伸至整个公路桥梁行业。

自20世纪30年代,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的相继出现,使得桥梁建造技术也不断有所创新,所建造的桥梁也愈加庞大,其中有一些甚至一度被称为“奇迹”。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桥中,无论是梁桥、拱桥、悬索桥和斜拉桥都能看到我国桥梁的身影。由此可见,我国桥梁技术及施工人员,对此所付出的巨大努力,成就也是不容置疑的。

然而,拥有现代化技术的现代桥梁为何会饱受公众诟病?在笔者看来,或许有如下几种原因。

首先,我国幅员辽阔,桥梁众多。虽然坏桥比率不高,但是从数目来看仍然庞大,这样就给公众造就了一种质量不可靠的假象。据**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2年,我国公路桥梁达到71.34万座,特大桥梁2688座,大桥6.17万座。庞大的基数,也就意味着艰巨的养护任务,一些难以被发现的隐性问题也往往成为桥梁杀手。

其次,超限超载极大地威胁着桥梁安全。桥梁的荷载吨位往往被货车驾驶者漠视,给桥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。除去天灾,近年来的垮桥事故几乎均与此有关,阳明滩大桥引桥垮塌,其上4辆货车总重超过400吨,而且偏载一边,远超其荷载。像阳明滩大桥引桥这样的案例,数不胜数!另外,管理部门也应切实负起责任。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危桥数量约为13%。而在这一比率之内,国道、省道、县道、乡道和村道桥梁危桥比率逐一增加。其中,国道桥梁危桥数目仅为千余,而村道桥梁则超过4万座。在监管难度**,也**耗时耗力的地方,危桥数目却是**庞大的。再加上车辆超载猖獗,管理难度不断加大,养护经费不足等原因,桥梁事故不断见诸报端。

在现阶段下,虽然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桥梁的管养工作,但避免桥梁事故出现**为稳妥的方法只能是加强监管,严格治理超载,确保桥梁在其设计荷载内运行,才有安全可言。

综合这些原因,桥梁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。但是,当人们听到此类信息的时候,却总是习惯性地联想到“豆腐渣”,这是**让人寒心的。社会心理学上有“如愿式思考”一说,人们往往依据自己的好恶,而不是基于证据、理性和事实来思考和决策,这或许是大多数公众不理解的主因吧!

作者:物通网
上一篇:开罚“中国式过马路”能否根治交通顽疾 | 下一篇:马庆斌:长江经济带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惠及11个省市

推荐新闻 MORE+